您所在的位置:味学网学习教育语文学习双基教学让“综合”更显语文味——《寻找春天的踪迹》案例

让“综合”更显语文味——《寻找春天的踪迹》案例

日期:12-27| 味学网| http://www.weixiu6.com |双基教学 |人气:796

让“综合”更显语文味——《寻找春天的踪迹》案例由http://www.weixiu6.com整理发布,类别:双基教学, 本站还有更多关于双基教学资料,语文学习方面的资料。

让“综合”更显语文味——《寻找春天的踪迹》案例
《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一段是描述综合性学习的:
    1、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2、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由上文描述可见,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实践活动,它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四大板块”,是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它的旨归。那么,如何把这种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并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个有待探索的新领域。新课标语文课本每个单元后有一个综合性学习的专题,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寻找春天的足迹》为例,谈谈我教学“综合性学习”这课的做法和思考

一、整体设计是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定位

教学目标:
    1、在杏花村、校园里体验寻找春天的踪迹;
    2、积累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捕捉事物的特征为画配诗,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3、对春天的内涵哲理性的提升,拓展思维;抒写春天的情怀,谱一曲春天的赞歌,强化你的情感体验,丰富深化对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积累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捕捉事物的特征为画配诗,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对春天的内涵哲理性的提升,进行拓展思维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课前准备:奥运年3月31日杏花村春游在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踪迹;课件
课堂过程:导入:欣赏朱自清《春》电视散文.

请用“春天像——”的句式说话,表达你对春天的感受.

例1:春天像一支神奇的笔,使冰冻的小溪流动起来。
  2:春天像母亲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摩着你。

1、诗画春天:(1)积累些描写春天的诗词,诗歌竞答。

(2)为富有意境和情趣的画配诗。

2、了解春天:学习春天六节气。

3、寻觅春天:春天的踪迹

根据你对春天的观察感受,联想想象,模仿《秋天》一诗中“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睛里”的排比句来描绘春天。

以“春天————在———————”句式说话

4、抒写春天:从“春”之主题中得到灵感,来描绘春,体会春,赞颂春,伤感春。以《春天》为题捕捉春天的三个踪迹改写何其芳的《秋天》。

5、感悟春天:对自然人生生命的感悟。

刚出头的小草是春天的眉毛,早开的野花是春天的眼睛,树上吐出的嫩芽是春天的音符,丁冬的小溪是春天的琴声,而希望就是春天的灵魂。那么,除了春天的景物之外,你对春天有什么更深的感悟呢?

结束语:春天,是希望的萌动;春天,是活力的涌动;春天,是新生的搏动;
        春天,正迈着模特步、跳着芭蕾舞、唱着双节棍,向我们走来......

我想整体设计尽量做到知识的积累、思维的训练、语言的表达相结合,并培养学生自主的动手能力(观察),探究知识的能力(配诗),以及个性思维的能力(对自然、人生的感悟)从而达到突显语文的人文性,知识性,更显其“综合性”的特点。
二、突出语言表达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载体
    语言是一个人思维的载体,语言的表达形式和格调,恰恰是作者的精神和生命最本质的反馈,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语言的表达的提高才是语文素养的逻辑标志,学生准备了,实践了,思考了,就有表达的欲望。如何作到准确、生动的表达,还在于老师的引导。
(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有感召力)
(1)请用“春天像——”的句式说话。
    生1:春天像一支神奇的笔,使冰冻的小溪流动起来。
    生2:春天像母亲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摩着你。
    (学生的语言丰富、生动、形象,有的超出了老师的想象)

(2)根据你对春天的观察感受,联想想象,模仿《秋天》一诗中“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睛里”的排比句来描绘春天。

以“春天—在———”句式说话

1、内容围绕“春”的主题,表现“春”独特之处;句式与例句一致;

2、语言讲究技巧、内容讲究创意、感情讲究含蓄。

例1:春天停留在小草的芬芳里。
       2:春天荡漾在小燕子呢喃的歌声里。
       3:春天闪烁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此时学生的语言丰富、生动、形象,表现很积极,跃跃欲试,好多同学举手,有的回答超出了老师的想象)

三、探究思维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提升。
    本次活动课有两大难点:一是为画配诗,并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二是对春天的内涵哲理性的提升,进行拓展思维对自然人生的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针对这两点,我这样进行课堂教学:
1、欣赏图片,给画面配上相应的诗句

生1:画可以配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如同婀娜的美人,垂下来的万缕柳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
  生2:《游园不值》里有一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画就是这意思。
  生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您瞧,悠闲的鸭子早已感知了春天,耐不住寂寞下水了。配这幅画最恰当了。
    (同学们的表达字字贴题,点睛传神,有超越老师之感。)

2、刚出头的小草是春天的眉毛,早开的野花是春天的眼睛,树上吐出的嫩芽是春天的音符,丁冬的小溪是春天的琴声,而希望就是春天的灵魂。那么,除了春天的景物之外,你对春天有什么更深的感悟呢?
    (同学们思考后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对春天独特的感悟,提出了许多具有探究性和哲理性的话题:
    生1:春天是希望,是播种的季节,是新的开始......
    生2:对一个失学的孩子来说,春天是关怀,是机会......
    生3:对一个病人来说,春天就是健康......
    生4:对农民来说,春天就是收获的起点......
   最后,师生共同汇总话题:
    1、邓小平南巡讲话是祖国改革开放的春天。
    2、两免一补是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春天。
    3、“一年之际在于春”是善于把握机遇者的春天。

[1] [2]  下一页


如果觉得让“综合”更显语文味——《寻找春天的踪迹》案例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双基教学资料,语文学习,双基教学资料,语文学习,语文学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