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味学网学习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初二历史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一)-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一)-教案

日期:12-27| 味学网| http://www.weixiu6.com |初二历史教案 |人气:241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一)-教案由http://www.weixiu6.com整理发布,类别:初二历史教案, 本站还有更多关于初二上册历史教案范文,人教版初二历史教案方面的资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一) 
(一)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美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鸦片战争中所得的侵略权益而进行的一场侵略战争。它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一次体现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反动本质。

3.沙俄不但伙同英、法、美三国共同侵略中国,而且乘机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5.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它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教师帮助学生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锻炼其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难点:这次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在此期间各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交错关系,清政府对这次战争所持的态度。

教学用具:投影片、录像片

板书提纲: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2.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二、英法联军进攻天津

1.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天津

2.《天津条约》1858年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大沽之战

2.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火烧圆明园

3.《北京条约》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先放一段编辑好的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录像,直观地让学生回忆起旧知识。然后教师指出:在鸦片战争中,英、法、美等国虽然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是它们并不满足,决定利用中国爆发人民起义、清政府忙于镇压之机,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新的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讲授新课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继续发展,扩大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被打开了。英国资产阶级为开辟了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兴奋得发狂,以为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英国资本家们曾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然而他们所想往的美景没有出现。虽然外国棉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大量涌进中国,但由于受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外国商品一直销路不畅。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4年,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企图借机达到使中国全境开放;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并且以帮助镇压太平天国作为交换条件。而清政府担心外国势力继续深入,危及其统治利益,拒绝了“修约”要求。英法就阴谋发动战争来迫使清政府屈服。

2.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1856年,英、法两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由,寻衅挑起战争。

(请学生阅读课文小字有关“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的内容。)

教师指出:所谓“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是英法侵略者为发动侵略战争,蓄意制造的借口。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6年10月下旬,英国派兵舰突然闯进珠江口,炮轰广州,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法国也出兵参加侵略战争,俄国和美国则以“调停”为名,充当英、法的帮凶。

面临英法联军的进攻,两广总督叶名琛不作战守准备,在衙门里梦想请神仙下界的主意。临战又不肯抵抗,甚至下令“敌船入内”也“不可发炮还击”,以至广州很快失陷。叶名琛也作了俘虏,被解往印度。时人讥讽他为“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如此疆臣,如此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

广州陷落后,广州附近人民自发组织起来打击敌人,使侵略者惊恐万状。(布置学生阅读小字部分。)

二、英法联军进攻天津

1.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天津

为了更快达到侵略目的,英法决定迅速北上,迫近清政府的统治中心,逼清政府就范,于是,英法联军除留一部分守广州外,其余军队于1858年乘舰北上,至天津白河口。美俄公使随联军同往,借“调停”之名,伪装“中立”。5月20日,英法侵略军突然向大沽炮台攻击。大沽炮台陈旧落后,防务松弛,守将逃跑很快被联军攻占。接着侵略军又攻陷天津,扬言进攻北京,本来就没有抗敌决心的清政府慌作一团,咸丰帝慌忙派人与英法议和。6月初,谈判开始,英法代表骄横要挟。俄、美扮演“调停人”角色从中渔利。在俄美英法的威逼利诱下,清政府终于先后与四国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

2.《天津条约》

请学生诵读《天津条约》内容。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看看它们与《天津条约》有哪些相似与不同?(思考,暂不作答)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退出天津。清政府暂时得到“安宁”。英法资产阶级虽已通过《天津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但欲壑难填,他们远不满足从中国攫取的利益,叫嚷:“条约中有关商务的条款不能令人满意”,蓄意利用换约时机,向中国勒索更多特权。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大沽之战

(找学生朗读课文有关大沽之战的小字。)

大沽之战英法惨败的消息传到英法国内,英法资产阶级恼羞成怒,叫嚣:“大不列颠应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应该教训中国人重视英国人,英国人高出于中国人之上,应成为中国人的主人”。1860年春,英、法组织新的侵华远征军,出动舰船200余艘,军队25000多名,于7月底闯到大沽口外准备发动进攻。面对英法两国扩大战争之势,清政府的腐败再次暴露出来,幻想与英法议和,不但未加强大沽防务,反而减弱防守,以示和谈诚意。此时,俄国公使表面保持“中立”,暗中却向英法提供了“北塘毫无戒备,尽可进攻”的情报。8月1日,联军在北塘登陆,攻占大沽、天津。9月初,联军向通州推进。清政府派人到通州求和,谈判破裂。9月21日敌军进攻通州八里桥。清军“奋不顾身,齐声大呼杀贼,进如山倒”。而主帅僧格林沁等撤队逃跑,使全军动摇,八里桥失守。22日,咸丰仓皇出奔热河,留下他的异母弟恭亲王奕訢向侵略者求和。10月5日侵略军到达北京城下,6日进犯圆明园,13日控制了北京。

[1] [2]  下一页


如果觉得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一)-教案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初二上册历史教案范文,人教版初二历史教案,初二上册历史教案范文,人教版初二历史教案,免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