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味学网学习教育语文学习教材研究我们需要什么的语文教材?——兼及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批判

我们需要什么的语文教材?——兼及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批判

日期:12-27| 味学网| http://www.weixiu6.com |教材研究 |人气:232

我们需要什么的语文教材?——兼及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批判由http://www.weixiu6.com整理发布,类别:教材研究, 本站还有更多关于教材研究资料,语文学习方面的资料。

我们需要什么的语文教材?——兼及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批判

刘恩樵

在中小学教育中,无论是哪门学科,教材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更是无可撼动的。在课程、教材、教学这样的链条中,教材无疑是上承课程下接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师、教材、学生这样的关系中,教材无疑又是左勾教师,右联学生的重要结点。只要细细地琢磨一下,我们就不难发现,在中小学教育中,如果说考试是第一指挥棒的话,那第二指挥棒就非教材莫属了。教材是中小学畸形化的另一个罪魁祸首。

时下,人们对应试式考试的抨击可谓是铺天盖且同仇敌忾,但是,对教材的深思似乎不多。其实,从某种层面上来看,教材的问题却也是沉疴重重的。中医上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教材问题不解决好,它将严重栓塞教与学的“气脉”,在教学实践中也表现出“不得不尊,然尊而不甘”的尴尬。

教材编写历来是专家的事情,属于“肉食者谋之”,一线教师是毋庸多虑的的。然而,恰恰是一线教师,在使用教材的现场对教材有着一些切身的体会,而这种切身的体会是弥足珍贵的。

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二十多年来天天手执教材在语文的讲台上做着所谓的“传道解惑受业”的事。不同版本的、一册一册的、一届一届的初中语文教材在手里一次次地滑过,于是,关于初中语文教材的思考也零零星星地累积起来,最终产生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材”的追问。这种追问,不是自上而下的垂询,二是来自草根的蒙思。它不可能缜密严谨,也不能高瞻远瞩,但有可能紧贴地面,贴身合体。故不揣浅陋,说说自己对初中语文教材的一些思考,以求教于大方。

当下,笔者正在使用着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因而,对苏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也颇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题中之所以以“批判”措词,是取“批判地”之意,意即站在“我”的立场上“分清正确的与错误的或者有用的和无用的(去分别对待)”[《现代汉语词典》P856],是一种对话的姿态,是一种积极地态度,而不是说我们日常言语中常说的带有“抨击”之意的所谓“批判”。

我们深知,编写教材确实不是一件易事,是一件耗时耗力更需要睿智需要学养需要理性的综合性的工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材?》,只是一个普通的一线语文教师的一些务虚之想。其实,就笔者的智与力是完全不足以谈论这样的话题的。然而,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就教材问题,心中总有一些话想说。我觉得这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教师对教材不应该无所作为,这是我作为一个教师对于教材的态度。


我对语文教材的思考,缘于对语文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对于语文学习,我的理解概括起来就是“四重三强化”。所谓“四重三强化”,即重素养、重实践、重自主、重开放、强化“举三”、强化习惯、强化体悟。

我一直觉得,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学习语文技巧,更重要的养成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在语文“自主”与“开放”的“实践”中,通过“举三”的积累,形成语文学习的“习惯”,也获得“反一”的“体悟”。这听起来似乎是套话,说的人也太多,但是,我的理解是,这是切实地把语文教学理念转为语文教学实践的基本准绳。

我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个界定。我觉得,一个学生理想的语文素养应该包括“六个一”。一是“一笔好字”。俗话说:“字是一个人的脸面。”可以这样说,写好字是一个人语文素养中最基本的筹码。我特别注重把练字和平时日常写字结合起来,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我的学生随笔的书写,是我一直提醒与要求的。二是“一张铁嘴”。铁嘴也许不易,但一定是我对学生的一以贯之的要求。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多说,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上台去讲,鼓励学生读书,让他腹有诗书“讲”自华。三是“一肚名篇”。我鼓励且约束每学期阅读5—20本书。有言说:“量”小非君子,无“读”不丈夫。一定阅读量的积累,才能带来语文素养的提高。举三才能反一。四是“一手美文”。我每天让学生写一篇随笔,坚持不懈,我要让随笔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我常给学生说,用文字记录我们的少年,让少年时的文字在未来的日子里散发出浓香。五是“一程心旅”。我理解,学生每一本书的阅读就是一段旅程,在这段旅程中,读者与作者以及作品的人物一起行走在心灵的旅程上;再者就是,我会每学期安排远足旅行活动。古人讲:“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经验与方法。最后就是“一颗诗心”。我用“诗心”来概括语文学习的素养。我把语文学习当作提升智慧的过程。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颗充满诗意的心灵,并让他们诗意的心灵飞翔起来。要把学生读的过程、写的过程、说的过程、心旅的过程当作提升思想的过程,提高境界的过程,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丰厚文化底蕴。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近年来,我越来越觉得,在语文教学中,有五句话是应该好好反思的,反思这些成规,对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材”是有益的,即,1、“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2、“举一反三”;3、“教是为了不教”;4、“带着学生走进教材”;5、“教师是不能变动教材的”。

先说“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是一句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话了,类似的还有“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等等。这些话确实有它产生与存在的重要性,但是,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就不一定是完全恰当的。我主张,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课外比课堂更重要。我赞成课堂重要,但我更赞成课外更重要。学生靠课堂的听课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就是因为语文是注重积累的行当。因此,课外的大量阅读积累与写作积累是远远胜于课堂上老师的叽哩哇啦的讲解的。我可以说句大胆的话,把现在每周5节的语文课消减到1--2节,而给3—4课给学生读书,我看这不是不可以的。因此,研究语文教学不要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语文课怎么上上,而要放在怎么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与方法上。

再说“举一反三”。举一反三是中国教育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它源远流长。应该说,举一反三确实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它就是不尽恰当的。语文学习恰恰需要举三反一。当然,举三反一的问题涉及到课堂问题,涉及到教材问题。我们要让学生从语文课堂与教材的束缚中解脱,让学生真正地多读多写,只有有了这样的“举三”才可能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这个“反一”。

“教是为了不教”这话是叶老说的。按理说,这句话强调了教师教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强调了教的主导性等等,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现在也许就是这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害了语文教学,害了语文老师。我觉得,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某种意义上说,“不教”才是真正的“教”。这里不是绝对排除“教”的作用与价值,只是要扭转“教”得过分过多的局面。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一学期只教一本语文教材的教法一定是不对的,一节课教师拼命地讲的教法肯定是也是不对的,一篇课文一味地让学生做大量的有关习题的教法肯定是不对的,一心瞄准语文考试的分数而对学生进行盯盘揉式的试题训练的教法肯定是不对的。这些都是太注重“教”,这样的“教”不但不能达到“不教”的目的,相反,倒是越教越坏,越教越需要教。

[1] [2] [3] [4] [5]  下一页


如果觉得我们需要什么的语文教材?——兼及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批判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教材研究资料,语文学习,教材研究资料,语文学习,语文学习,初中 语文